原创新闻

国内 商业 财经

黄金 金融 股票

期货金融

科技 行业 房产

银行 公司 消费

独家观察

生活 海外 观察

滚动 生活 期货

当前位置:原创 >

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我国货币政策转向言之尚早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6-17 08:36:42  责任编辑:DRFG78
+|-
原标题:我国货币政策转向言之尚早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一个多月来,我国债券市场迎来一波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月30日2.5%一路上扬30个基点至6月中旬2.8%左右,主因应是央行没有放量也没有降价,引发了各方对我国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取向的广泛讨论。综合政策总基调、经济基本面和市场资金面,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宽松方向旨在稳增长、稳就业、稳住实体经济,后续降准降息仍是政策可选项。

复盘央行近期一系列操作,央行连续释放多重信号:5月22日公布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意味着全年货币政策将保持宽松基调;5月25日央行发文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降准12次,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旨在突出本轮降准持续时间、次数已是历史之最,后续降准空间可能有限;5月26日央行重启逆回购100亿元但未下调利率,5月至6月共有1.31万亿元逆回购到期,截至6月12日已投放1.31万亿元;6月1日央行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工具,预计可支持延期贷款本金3.7万亿元,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1万亿元;近日,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股份制银行,要求至年底前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至年初的三分之二;6月15日央行投放2000亿元MLF,而6月共有7400亿MLF到期,央行缩量操作且未降价。

不难看出,5月以来央行的资金面操作更多的是随行就市。一方面,利率不动旨在引导银行间市场利率回归合意中枢,防止资金套利,压降银行间杠杆,另一方面,逆回购和MLF投放旨在对冲逆回购和MLF集中到期,地方债和国债发行缴款,缴税缴准,季末考核等货币需求,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再结合央行推出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工具以实现精准滴灌,央行重心应是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近段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确实有边际收紧倾向,但宽松总基调并未改变。

展望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可能节奏:短期以放量为主,降准大概率,资金套利缓解之后将再度开启降息窗口,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可能调降。其一,6月资金需求较大,但对于央行的流动性投放方式,市场存在分歧。从目标上看,央行一方面继续压制套利空间,另一方面希望给实体企业和发债降成本。要实现这两者共赢,比较合适的方式是锁短放长并配合窗口指导,比如投放偏长期的逆回购(28天),或者是降准提供长期资金,部分置换到期的MLF。6月15日MLF降息的预期落空之后,降准概率进一步提升,可能时间点在6月末至7月初。其二,尽管15日央行未降低MLF利率,20日LPR仍有一定的降息空间,宽信用之下央行可能会通过窗口指导等方式推动实体融资成本下降。待银行间利率回归合意水平,结构性存款规模得到一定压降,资金套利缓解之后,央行有望开启新的降息窗口,三四季度MLF降息空间在20BP至30BP。鉴于通胀缓解、银行净息差收窄等因素,不排除三季度存款基准利率也有望调降。

综观最新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尽管我国经济延续修复,但修复力度有所放缓,再叠加国内外疫情反复,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仍然巨大,在“六稳”“六保”的总要求下,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无疑将进一步加码。

专题首页 | 中安财经网首页

原创
新闻

精彩
互动

独家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