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个行业都相继推出了“ 无添加”的品类,与“ 无添加”相关的品牌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甚至连护肤品、洗发水都开始蹭这股营销的风潮。
而所有的“无添加”品牌普遍比该品类产品的平均售价高50%,用料越来越少,为何售价越来越高 ,品牌商是否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攫取暴利?众多行业专家也纷纷出来抵制谈添加剂色变。“ 无添加”这个概念自从问世之日起,便充满了争议。
今天,我们便以“食品”这个消费者最关注的行业为例 ,为大家分析一下“ 无添加”这个概念的真正价值。
从下图可以看出,添加剂的出现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正是在工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运用规模化的生产工具的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我们可以把食品的保质期从3天提升至1年,把美国生产的酸奶用3天时间跨越数千公里运到中国的县城, 而在实现这一切的过程中, 食品添加剂极大地降低了食品辐射覆盖更广人群、更长时间的成本。
假设1658年的欧洲奶农,发酵了50杯酸奶,用自制冰箱保鲜,最多可骑马在保质期3天内把它送到80公里外的集市卖掉,租马的钱花去了1家人2个月的口粮。
2018年的酸奶厂商,可在1天内把自己的产品运至1000公里外的超市,添加剂还给了酸奶多余的29天保质期,运输的成本每杯不到2角钱。
可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发展史上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它让我们普通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丰富的营养和口味,但在后工业时代,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食品厂商(包括其他实体经济行业)为了攫取更大的利润,对添加剂的利用到了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达到更香 、更浓郁、口感更顺滑等目的,商家快速逐利的方式是选取低成本的添加剂,而不是高成本的食品原料。比如我们常见的乳品饮料中的香精使用,1滴就可以生产真实水果几十克的作用 ,成本是真实水果的1/10。这样的滥用添加剂,不仅让消费者享受不到食物本来的口感,也流失了很多的营养。
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口感、营养等方面的需求上升,对食品行业健康属性的要求更加严苛, 我们希望在吹着空调的家中,看着电脑玩着手机,也能体验到最原生的、天然的,那些狩猎采集文明的人类才能享受到的真正的食物本味,而不是吃一肚子添加剂,舌尖味蕾停留一堆添加剂。也倒逼了食品行业的品牌商厂商进行着产业升级,通过精选原料,改进工艺, 有许多的食品品牌已经能做到在基本保证保质期不变的情况下,还原食物的本来营养与风味,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并不罕见 ,呈螺旋形上升的趋势。虽然从某些角度看上去像是历史的倒退,但“ 无添加”是后工业时代不折不扣的品质升级概念。
但目前,“无添加”的概念确实会带来产品成本的上升,因为利用原料、包装、工艺、制造设备的改良去提升保质期、营养、功效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使用添加剂。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无添加”的产品反而要比市场普通产品价格高出50%的核心原因,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商顺应市场需求,进入这一领域竞争,会逼迫无添加的产品技术升级,成本降低,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产品。
目前建议广大消费者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进行选择,可以给家中身体较弱的儿童、老人 、孕妇等选择这样的产品, 而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购买这样的产品当然是物有所值,毋需担心自己跌入商家的营销骗局。